首页>文化遗产>非遗展示>关于东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 利用思考

关于东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 利用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彰显。近年来,东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查小组,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关政策和保护制度,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全面完成了全县非遗项目的普查、收集、整理和申报等工作,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东安县现有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1项。其中,省保项目1项,即传统体育与竞技《东安武术》。市保项目5项,即《东安鸡制作技艺》、《橙子糖制作技艺》、《乌饭制作技艺》《水岭羊肉制作技艺》和《山口铺豆腐制作技艺》。县保项目15项,即《雕刻艺术》、《花桥藤椅制作技艺》等。 2011年,《东安武术》和《东安鸡制作技艺》被列为永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东安武术》被列为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橙子糖制作技艺》和《乌饭制作技艺》被列为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水岭羊肉制作技艺》被列为永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山口铺豆腐制作技艺》被列为永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fe78db8a-ef18-42a0-8ed7-f6b39b3b0436.png


一、强化省保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东安武术源远流长,自三国时期峨嵋拳传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先后有少林拳、黑虎拳、蜘蛛拳和八极拳等荟萃东安,集峨嵋、少林、武当之长而独具一格。东安人崇德尚武,历史上湘南就有“打不过东安”的美谈。1984年被省人民政府正式授予“武术之乡”,1988年被评为“湖南省民间武术挖掘整理先进集体”,1992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武术之乡”,2016年、2017年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先进单位”,《湖南武术》完整记录了东安拳历史沿袭和拳种套路。2015年以来,我县着力对东安拳套路以及拳种发展历史进行了搜集整理,大力推动东安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后组织东安武术人士整理了《东安棍》、《东安拳》、《东安蔡家拳》、《东安岳家拳》、《水岭单师门》等民间武术画册,邀请全县健在的武师召开座谈会2次;从2016年开始,成功举办了东安县第一、第二、第三届武术文化旅游周活动,创办了东安县武术传承基地——江东文武学校,每年举办了东安武术各流派的武术展示、展演活动;先后承办了首届永州市太极拳比赛、湖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湖南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湖南省第六届武术大赛和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等大型武术赛事,扩大了东安武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了全县中小学运动会武术比赛、东安县武术运动会、东安县武术操比赛、东安县第二、三届武术节武术比赛、东安县太极拳比赛和全民武术健身等系列活动;积极推进武术“六进”(武术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乡村)工作;在水岭学校举行了水岭乡武术协会授牌仪式暨武舞龙狮表演,《东安武术》参与了全省“湘水同源•文化同根”2017年全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演活动。


二、强化市保项目的深入调研和传承普及。东安县先后组织陪同市、县领导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市保项目——《橙子糖制作技艺》、《东安鸡制作技艺》和《水岭羊肉制作技艺》,观看了武术表演和各市保项目的制作流程;邀请市群艺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兴安县文化馆和道县、江永县文化馆以及湖南科技学院乌饭传承与保护调研小组等30多位专家学者来东安县调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庙口乌饭制作技艺,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乌饭走进千家万户。2017年6月,举办了中国·东安2017“东安鸡”美食文化旅游日活动,湖南经视《直播大事件》栏目现场直播了“千人炒万人尝”活动,经过世界纪录协会认证,创下了“世界最大东安鸡宴”吉尼斯世界纪录。2019年3月,举办了“匠韵四海,聚艺东安”首届老师傅民俗文化艺术活动,现场展示了橙子糖制作技艺和山口铺豆腐制作技艺。


微信截图_20200402145438.png


三、强化非遗项目的广泛宣传和大力推介。每年6月,东安县坚持举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横幅、标语、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武术健身项目,进一步弘扬武术文化。《人民日报》、《湖南日报》、《香港大众报》等报刊先后报道或转载了东安县武术开展和挖掘整理情况。湖南电视台先后18次来东安县拍摄武术活动专题片,中央电视台也多次来东安拍摄民间武术;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东安鸡制作技艺进行了宣传报道。各主流媒体的宣传和报道,不仅扩大了东安县非遗项目的影响力,而且进一步展示了该县独特的非遗文化魅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技术力量不足。目前东安县非遗工作办公室挂靠在县文化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了制约了该县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


2、传承前景不佳。东安县《东安武术》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基本上采取口传心授、耳提面命式的传授模式,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现代年轻人要求学艺的积极性不高,传承难度大,加之传承的时间比较长,见效慢,收益小,《东安武术》传承工作不容乐观。


3、经费投入不够。由于东安县财政吃紧,现有工作经费仅用于开展非遗田野调查,项目申报,传承展演、展示、展览,平台网络宣传,走访慰问部分传承人等,在扶持传承人专项经费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意见及建议    


1、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一是确立政府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主导地位。切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做到政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推广。二是建立切实有效的联动机制。加强文旅广体部门与发改、财政、教育等部门的合作联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长效的保护机制。三是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激励机制。要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奖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和个人,补助非遗传承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积极性。


2、广泛宣传,提高保护意识。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客户端等传统、新兴媒体传播手段,通过举办“文化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动,加大非遗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非遗认知度和参与意识,使人民群众既是非遗的创造者、传承者,又是宣传者、保护者。二是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把优秀的非遗文化传承给青少年一代,从小培养他们对非遗的兴趣爱好,让各级学校承担起非遗的传承义务。


3、加大投入,落实工作经费。一是用足用活现有非遗发展的扶持政策。依托项目申报及富有特色的文化成果展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设立非遗保护专项基金。在国家、省市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东安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非遗保护专项基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三是用好民间资本。通过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吸纳民间资本投入非遗保护。


(作者:东安县文旅广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唐瑶林)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活动
相关场馆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46-836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