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遗产>非遗名录>【传统戏剧】祁剧

【传统戏剧】祁剧

项目所在地:祁阳县


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博施济众_副本.jpg

剧照:博施济众


祁剧,也叫祁阳戏,楚南戏,因发祥于湖南省祁阳县而得名。明朝中叶,“弋阳腔”传入祁阳,与本地的民歌、小调相结合,形成了祁剧的雏形。明嘉靖时,祁剧已初具规模,明末清初相当盛行。现在,湘南、湘西、赣西南、桂北、粤北、闽西甚至新疆等地都有祁剧演出。


甲申祭5_副本.jpg

剧照:甲申祭


祁剧在发展中形成了永河、宝河两大流派,但舞台语言均统一用祁阳官话进行表演。祁剧的传统剧目多达900 多个。其唱腔有高、昆、弹三种声腔,音乐曲牌很丰富,现已整理刊印的达1000 余阙。祁剧音乐声调高亢,独具特色,乐器主要有高音战鼓、帽形燥鼓、硬弓祁胡等。为适用这种高声调,故须生用沙音,以显其苍老;小生用子音,以显其文秀;旦角用窄音,以显其秀媚;花脸用霸音或喝音,以显其粗豪。祁剧脸谱通常以红、黑、白三色为基色,调色开脸,从鲜明的色调、纵情的线条、精巧的图案、把不同人物形象勾画得栩栩如生。祁剧的表演风格,就弹腔戏而言,粗犷而朴实,动作幅度大,唱腔慷慨沉雄,富于山野气势。高、昆戏则表演细腻,唱腔委婉柔美,具有人物的文雅蕴籍风致。祁剧的“马路”在戏曲表演中最有特色,各个行当根据角色的不同和剧情的需要而改变“马路”的风格,既丰富多彩,又别具一格。祁剧的传统剧目流传下来的有上百个,可祁剧的老祖母却是充满了血腥味的《目连传》。


九殿不语2_副本.jpg

剧照:九殿不语


《目连传》中的杀叉等众多绝技,表演技巧虽然精湛,却充满了血腥气。据说,演出这个剧目时,舞台旁还要摆一副棺材,杀叉用的是真正的铁叉,锋利尖锐,演员在台上扎钗的时候,不是表演那样的比试,而是要真正钗向对方的,毫不留情,没有真功夫接不了招的,被活活钗死后就装进棺材里。正是因为这个古老的剧目表演起来太危险,太凶残,太暴力,太血腥,这个剧目就慢慢被淘汰了。


刘氏违誓_副本.jpg

剧照:刘氏违誓


祁剧虽然很土,但土得很有规律,很有章法,很有讲究。舞台语言在祁阳地方话的基础上规范出来的戏曲语言,咬字讲究单、双、空、实、满,有自己的咬字吐音方法,有自己拿腔拖调的韵味。


祁剧《芙蓉剑》太子_副本.jpg

剧照:芙蓉剑


祁剧的唱腔也是很有规律的。它们以高腔、昆腔、弹腔为主,兼有杂腔小调和器乐的声腔音乐成分,这是其他剧种中绝无仅有的特色。


祁剧《杨家将》杨宗保_副本.jpg

剧照:杨家将


更堪称一绝的是祁剧脸谱,通常用红、黑、白三色为基色,调色开脸,也就是化妆,并在额头上画出表明人物出身、经历、本领、名字的象征物。于是,这脸谱就不仅仅是一种形象道具了,它更具有一种抽象的审美意趣。


祁剧花脸脸谱y_副本.jpg

花脸


祁剧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贺龙、陶铸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观看过祁剧演出,周总理还两次接见过祁剧演员并作出了“要发展祁剧”的重要指示,给予祁剧极大的关怀和鼓励。



全部评论
相关活动
相关场馆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46-836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