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西佛桥桥栏浮雕详解
发布时间:2023-09-12 11:01来源:江华文旅云编辑:江华文旅云
江华西佛桥桥栏浮雕详解(一)
江华西佛桥,又称拱桥,七拱桥,位于县城沱江镇老城区之东南面的沱水之上,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江华西佛桥石刻档案载:“西佛桥,邑侯车公莼村,倡建石桥,普资利济,公豫章人也,特名西佛,以志公德。大清光绪二十三年仲秋月建,光绪二十四年孟冬月成”,江华名迹之一,被誉为南方的“卢沟桥"和“赵州桥”。桥身全长 80米,宽8.39米,水面以上桥高度约7.5米,云龙飞架,贯穿西东,青一色的石料,壮观也,而其中精雕细刻的桥栏浮雕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但无文字说明。现就江华西佛桥桥栏石料浮雕的所见所闻简介成文,以求教于同仁。
神话传说
一是瑶族图腾浮雕。计四面,为坐龙,其中二面浮雕各为四龙,为坐状,二面浮雕各为二龙,为飞龙,于2007年重修西佛桥时新增入。其坐龙图案由中国当代知名瑶族画家、永州市文联副主席、县人大副主任王孟义同志绘制,雕刻为蒋良飞、蒋良鹏两兄弟。此坐龙形象也就是过去瑶族图腾所称的龙犬,瑶族《过山榜》中有载。除此以外,《辞海》中也有文字“盘瓠,古代传说为帝高辛氏的龙犬,其毛五色,帝募天下有能得戎将军之头者,妻以少女,盘瓠衔头来,帝以女配之。盘瓠负女入南山石室,为夫妇,子孙繁殖,分布于西南各地。”据《江华县志》中载“清淋庙,在上眉团陈家村,建于乾隆五十八年,道光二十四年重建,内祀盘瓠。”
二是姜太公、南极仙翁浮雕。其左为南极仙翁,持杖挂葫芦与鹿同行,神采飘逸,鹿寓“禄”,其右为姜太公钓鱼迂文王,至今老百姓还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语。《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於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面对雕刻浮雕其人之右手边石刻称左,左手边的石刻称右,如贴春联,上联贴左,在人之右,下联贴右,在人之左。
三是文王访贤浮雕。2007年重修西佛桥时依县文庙浮雕样又增入。浮雕中姜子牙右手持钓杆,左手对周文王伸出二指,似说三分天下有其二。明李廷机《鉴略妥注》中也载:“季厉娶太任生文王昌,受殷命为西方诸候长,号西伯。主征伐,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后,周武王尊为师尚父,佑武王伐纣,有天下,封于齐营丘。成王时得专征伐,为大国。
四是古仙人王子乔、老子出关浮雕。《后汉书》中有王乔传,王乔即古仙人五子乔。明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卷四释道鬼神中载:“王乔朝君,鞋化双凫下降。”老子又称老君、太上老君,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道教尊为祖师。唐李冗《独异志》卷中载:“老子耳长七尺,在母腹中八十一年,剖左胁而生,及生须发浩白。”《古小说钓沉》辑《列异传》中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其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
五是南极仙翁浮雕。浮雕中老寿星持杖挂葫芦伴鹿而行。《史记·封禅书》中载:“于社毫有……寿星祠"。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又见《西游记》第七回中:“霄汉中间现老人,手捧灵芝飞蔼绣,长头大耳短身躯,南极之方称老寿—寿星又到。”人生不满百,又常为千岁忧,但如果上百岁,也可尊称为老寿星了。
六是哪吒闹海浮雕。浮雕中哪吒左手执乾坤圈,右手扣龙王咀,一股少年英雄气。《三教搜神大全》卷七中载:“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哪吒生五日,化身浴东海,脚踏水晶殿,飞身直上宝塔宫。龙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战。师时七日,即能战,杀九龙。老龙无奈何而哀帝,帅知之,截于天门之下即龙死焉。”
七是西湖借伞浮雕。神话传说而成白蛇传,说白娘子思凡下山,与青蛇精来到杭州,在西湖有幸与许仙相遇乘船避雨,后许仙借伞给白娘子和小青上岸的故事。明冯梦龙《警世通》第二十八回中载:“宋绍兴年间,杭州有李将仕生药铺店主管许宣者,于西湖遇美妇白娘子及使女青青,同舟避雨,遂成夫妻。”
八是水淹金山寺浮雕。2007年重修西佛桥依县文庙浮雕样增入。说的是白娘子和青蛇精为救入金山寺为僧的许仙而舍命大战法海和尚水淹金山寺的故事,情真意切,让人怜惜,而法海和尚则传说循身蟹腹而逃生。白蛇传在民间长传不衰,究其原因大概是为白娘子的忠贞。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做人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九是八仙飘海浮雕。2007 年重修西佛桥增入,“八仙飘海,各显神通”成为百姓的口头谈。传说铁拐李得道,度钟离权,钟离权度吕洞宾,此二位神仙又同度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篮采和、何仙姑分别成道,称为八仙。宋魏泰《东轩笔记》卷十四中载“永州有何氏女,幼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饥无漏。自是能逆知人祸福,乡人神之,为构楼以居,世谓之何仙姑。”《东海游记传》中载,八仙过海时,吕洞宾倡仪大家不得乘云而过,只能投物入海乘物而过。于是铁拐李投杖入水乘杖而过,韩湘子投篮入水乘篮而过,吕洞宾投萧入水乘萧而过,张果老、曹国舅、钟离权、何仙姑亦各投纸驴、玉版、鱼鼓、竹罩入水而过。据《江华县志》中载,江华县曾在豸山岩之侧建吕祖阁,祀吕洞宾,现阁基、残碑刻和维修的吕祖阁尚在。
十是仕麟祭塔浮雕。浮雕中跪着祭拜的是传说中的许仕麟,许仙和白娘子所生的儿子,塔为雷锋塔,塔内探头出来的是白娘子,仕麟的亲生母亲。说的是许仕麟为搭救母亲发愤读书而状元高中,御批祭塔救母的故事。相传至今,人们都认可,做人要讲孝道。《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载:“白娘子……后来相传,乃有白娘子盗灵芝,水漫金山及法海循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加入,然于众多传说与写本,亦恒有封建糟粕存于其间,如白娘子报恩,许仕麟祭塔之类。”可信也可无,神话传说而已。
十一是水八仙宁台浮雕。世传八仙,但江华却祀一个水八仙,真是奇事。据笔者所知,江华称水八仙,在全国绝无仅有。仔细观察,中间龙头为水神,张弓射箭,立于浪尖。其它七仙则为乌龟、虾子、团鱼、鲤鱼、螃蟹、蚌壳、鲶拐鱼,其中鲤鱼仙手执一幡,上书:“水捌仙宁台"五个大字,神奇的是建桥以来,在西佛桥下还未出现过淹死人之事,在2004年洪灾时,沱江镇西门街周立实老人从西佛桥上不慎掉入河中,跌在一大堆稻草团上,顺流直下,路人见此,都猜难以生还。在六子石却被人开大型挖砂船救起,死里逃生。
十二是神禽飞廉浮雕。此浮雕比较生疏,但通考证,基本上也能辨认,据《格致镜原》卷八一引《焦氏笔乘》中载“飞龙,鸟名,凤头龙尾,其文五色,以象八方,一名飞廉,一名龙雀,汉铸其象,以彰瑞应”。晋灼注:“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应劭又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
十三是月官图浮雕。浮雕中为月光,内书:“月”字,下为药草,左右为玉兔,其旁有竹,为清虚之府。举杯望明月,把酒问青天,令人遐想和向往。据查月宫一词,最早始见于《海内十洲记》中,(东方朔)曾随县令履行,比至朱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纯阳之陵,始青之下,月宫之间”傅玄《歌词》《初学记》卷二九引亦云“兔捣药月间安足道!神鸟戏云间安足道!”此处舍蟾蜍而单言兔,自后月中玉兔之说乃渐占优势,乃至玉免后成月的代名词。
江华西佛桥桥栏浮雕详解(二)
历史故事
一是汾河射雁浮雕。故事取材于《薛仁贵征东》,说的是薛仁贵在柳员外家蒙冤逃出后,与柳金花寒窑结为夫妇,并在丁山脚下汾河湾旁打雁为生幸遇周青的故事。薛仁贵在柳员外家帮工,因其武艺超群,力大如牛,饭量惊人出名。一人一次能扛四根木头,一天能吃三斗六升米的米面,能削竹箭射得一手联珠箭。《薛仁贵征东》第五回载得明白:“……第二日早晨,天还未亮,薛仁贵拿着竹弓,带着竹箭走了。上哪去了?上汾河湾。天光亮后,这个时辰正是鸿雁飞过云时,只见那空中的大雁嘴刚一张,还未叫出声来,就被薛仁贵的竹箭射落了。前边说过,薛仁贵练就一身武艺,能射连珠箭,只听“啪啪啪”,一连射出几箭,把空中的大雁一只只射下来,可浑身上下都没有伤。原来大雁一张嘴鸣叫时,竹箭就飞进大雁的嘴里了,雁死了,嘴还张着,这就叫开口雁。开口雁在集市上能卖好价钱,足够夫妻俩的生活费用并略有节余。两、三个月后的一天,薛仁贵在汾河射雁又巧遇结义兄弟周青,柳金花深明大义,毅然支持薛仁贵离家同周青一道到龙门县投军,以报效国家。浮雕其右为随御驾亲征的老柱国公程咬金,人常称程咬金三把斧,还有年轻一点估计为持枪的征东元帅尉迟恭。
二是淤泥救驾浮雕。此浮雕仍取材于《薛仁贵征东》书中讲:思贤臣唐王出敕旨,行围猎巧遇东辽帅,淤泥河陷住逍遥马,鹅头峰飞下火头军。说的是唐天子李世民出了三江越虎城,急于寻找应梦贤臣薛仁贵,途中被东辽元帅盖苏文发现追杀,结果是李世民连人带马跌陷淤泥河,动弹不得,盖苏文逼李世民写降表,否则就要结果李世民的性命。唐天子心想薛仁贵,为拖延时间要盖苏文同意他先大喊三声,三声后没得人来救他就认了。唐天子李世民就喊:“谁人救得唐天子,万里江山平半分;谁人救得李世民,他做君来我做臣。”刚喊三声,薛仁贵就从鹅头峰上乘白马、手持白虎鞭从鹅头峰上飞下,只用二鞭就打得盖苏文口吐鲜血,大败而逃,从而救得唐天子性命。
三是杨六郎斩子浮雕。浮雕中杨六郎坐帐下令要斩杨宗保,因临阵与穆桂英招亲。下跪的是杨六郎的儿子杨宗保。左右有佘太君和孟良诸将为杨宗保求情的故事。据《辞海》中载:“杨延昭(958-1014),北宋名将。本名延朗,太原人。年轻时随父杨业出征,常为先锋,后在河北任缘边都巡检史,高阳关(今河北高阳东)副都部署等职。他守边二十余年,号令严明,屡破契丹军。号称杨六郎。”又据《杨家将》第三十五回中也载:“孟良盗走白骥马,宗保佳遇穆桂英。……宗保率众人回见六郎曰:‘不肖交锋,误被穆寨主所捉,蒙被不杀,又与孩儿成亲,特来清罪。’六郎大怒曰:‘我为国难未宁,坐卧不安,汝尚贪私爱而误军情耶!’喝令推出斩之。左右正待捉之,令婆急来救曰:‘我孙儿虽犯令,目下正图大计,还当便宜放之。’六郎曰:‘遵母所言,权囚起于军中,待事宁后问罪。’孟良曰:‘本官息怒,小本官结缘诚不得已,特为降龙木之故,望教其囚。’六郎不允,意将宗保囚下。”由此可见一般,杨家将令森严,不避亲疏。
四是樊梨花大破金光阵浮雕。观浮雕,其右边可能是番帮败将苏保同和飞钹道人、铁板道人,其左边可能是唐朝的胜将樊梨花和男将刘仁、刘瑞,女将金桃、银杏,男穿男鞋,女穿小鞋,豪气冲天。此故事情节也可在巜涚唐全传》说唐三传第四十九回至五十一回文字中找到。
五是吕布戏貂蝉浮雕。三国故事,《三国演义》第八回中有载。说的是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先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借吕布是董卓之义子,后又将貂蝉献给董卓,使吕布对董卓怀恨在心。一日,趁董卓与献帝议事而乘机离开,得以回相府。入后堂寻见到貂蝉。貂蝉要吕布去后园的风仪亭中等她。吕布前往良久,貂蝉果真来到,如月中仙子,相互拥抱,依依倚倚,不忍相离。经貂蝉言语之激,吕布对董卓即有反目之心。时董卓回身不见吕布,知事不妙,急回身相府,寻入后花园,见吕布和貂蝉正在凤仪亭下相依共语。董卓大怒,吕布急奔,董卓直追掷戟刺吕布不中,董卓与李儒撞了个满怀而跌倒在地。后王允果真与吕布联手,吕布亲手用戟刺死了董卓。
六是草船借箭浮雕。此浮雕于 2007年重修西佛桥时依县文庙浮雕样增入。《三国演义》中有用奇谋孔明借箭的故事。说的是刘备的军师孔明在助刘备联合孙权对付曹操中,东吴周瑜却容不下孔明,设计要孔明帮他在三日内造十万枝箭以对抗曹操,而立下军令状。孔明心知肚明,巧计避开周瑜,暗中向鲁肃借得二十条船,六百名军士,船上青布为幔,军士各立船的两边。第一、二日无动静,第三日四更时分密邀鲁肃驾船前往取箭。船船用索相连,望江北进发。此时,长江大雾迷漫。五更时更浓,船近曹操营寨,一字排开,船上军士一齐擂鼓呐喊,孔明请鲁肃只管在船上饮酒作乐。曹操闻报,因重雾迷茫,不便出兵,立令水军弓箭手乱箭射之。为确保万无一失,又差张辽、徐晃各带三千弓驽手赶到江边助射,计约一万余人,齐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待到日高雾散,孔明急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每船箭五、六千枝,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得十万余。事后周瑜大惊,叹曰:“孔明神机妙,吾不如也。”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中也有草船借箭故事,但不是石料浮雕而是画在长廊上的彩绘。
七是空城计浮雕。此浮雕于 2007年重修西佛桥时依县文庙浮雕样增入,《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中有载,武侯弹琴退仲达。武侯就是诸葛亮,仲达就是司马懿,说的是马谡拒谏失街亭,司马懿又引十万大军望西城扑来,诸葛亮急忙带五千人马至西城搬运粮草。时一半人马已去运粮,城中只剩下二千五百人马,众官听到司马懿蜂拥而至,大惊失色,诸葛亮登楼望之,果见尘土冲天,魏兵分二路望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步行出入及高音言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酒扫街道,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诸葛亮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面,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前军哨至城下,见此情形,皆不敢进,急报司马懿,司马懿笑而不信,递止三军,自飞马向前远望之,自飞马向前远望之,果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一童子持宝剑,右一童子持尘拂。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司马懿看毕大疑,逐至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而退。次子司马昭质疑,司马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后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人马尽皆退去,遂解西城之围,后人称之为“空城计”,事后,司马懿后悔莫及,仰天长叹曰:“吾不如孔明也。”
八是打马游街浮雕。此浮雕于 2007 年重修西佛桥时依县文庙浮雕样增入,《西游记》中有载。说的是唐贞观十三年,榜开科选,兹有海州地方学子陈光蕊赴长安中选,及廷试三策,唐王御笔亲赐状元、跨马游街三日,以告天下。又招为驸马,双喜临门。浮雕中现仍清晰可见陈光蕊骑高头大马,头戴状元帽,身穿凤凰袍,右手持缰绳,左手挥马鞭。前有持械鸣锣开道,后有万民伞,从员相随,一派喜气。
九是一定高升浮雕。此浮雕于 2007 年重修西佛桥时依县文庙浮雕样增入。浮雕中一官走马上任,后有朝庭大员相送并赠银锭,前有马匹、武弁相从,“银锭”寓 “一定”、“一定高升。”一九九二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样符》中有注:“在科举考试前夕,亲友常赠学子以笔、银锭或定形饼,米粽、寓意一定中”。此为一定高升意,也可视说新科状元陈光蕊起程至江州赴任,寓后一定高升。
十是伯益泣杖浮雕。伯益泣杖,古二十四孝中的一孝。道光甲辰重刊本《前后孝行录》中载:“梁,韩伯益。事亲能顺。每有小过。母怒,跪而进杖。笞之。亦不泣。一日母笞之,泪下。母曰:“他日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笞痛,今母力不能使痛,哀矣。故泣耳。”母泫然投杖。跪受慈母杖,中情不觉伤,侮刑无力处,两鬓感伤伤。伯益,孝子也。
江华西佛桥桥栏浮雕详解(三)
福瑞动物
一是二龙捧寿浮雕。龙首双翼,尾似凤,为应龙。据笔者所知二龙捧寿浮雕,全国绝无仅有。《述异记》卷上中载“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此浮雕中应龙与明萧云从的《离骚图》中的应龙形象极为相似。郭璞注:“应龙,龙有翼者也。”许慎云:“飞龙有翼。”《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又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翼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叉曰魅,雨止,遂杀蚩尤。”“应龙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实际上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灵动物,有着丰富多彩的龙文化,中国人是“龙种”称为“龙的传人”,古代皇帝均自命为真龙天子。此浮雕经湖北段祖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余红生慧眼认珠,精心修补合缝,并执意在 2007年重修西佛桥中要保留,不能不说是江华文物保护中的一件幸事。
二是龙凤呈祥浮雕。《说文》十一中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凤又称凤凰、凤皇、凤鸟,《山海经·南山经》中是这样记载凤凰的:“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得天下太平。"江华瑶胞结婚,书写对联常用“鸳鸯比翼,龙凤呈祥”之句,生一男一女称“龙凤胎”,取祥瑞意。
三是二龙戏珠浮雕。明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中载:“何为四灵。龙、凤、龟、麟。”珠为龙珠,龙口吐纳而成,龙主云雨,二龙成双意,戏珠为喜庆。在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中,龙是吉祥神的象征,从古到今,江华就有耍龙的习惯。每逢年过节,喜庆之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人持龙珠前戏,上十人舞龙随珠翻腾。同时,还有布龙、人龙、香火龙、灯龙、板凳龙之分,奇异之至,真可谓是“日曝金鳞灿,云嘘瑞气浓”也。
四是凤凰来仪、麒麟教子浮雕。凤凰,传说中百鸟之王,又有称雄性叫风,雌性称凰,总称凤或凤凰。《书·益稷》载:“萧韶九成,凤凰来仪。”相传黄帝未曾见过凤凰而求教于天老,致斋于宫,始见凤凰。明肖良有撰《龙文鞭影》中载:“古帝凤阁”。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时凤凰巢于阿阁。先是帝向凤象于天老,天老祥述其象。且曰:“风出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见则天下大安。”帝乃斋于殿中,凤凰蔽日而至,集梧桐,食竹实,没身不去。浮雕其右为麒麟,一大一小,寓意麒麟教子。
五是麒麟吐书浮雕。巜礼记.礼运第九》载:“麒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麒麟为“四灵”之首。《拾遗记》有相关记载,孔子未降生之前,有一只麒麟来到了孔家,并口吐玉书,上面写道:“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又传说孔子降生当晚,有麒麟降临孔府阙里,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室而素王,征在贤朋。”孔子家人当时还把彩绣系在麒麟的角上,以表谢意。麒麟降孔家吐王书,其意表有圣人出,也有旺文之意,也预添口,吉利。
六鲤鱼跳龙门浮雕。龙门有龙门、东门、西门之分,并分别刻有门称字,龙门之下,一鲤鱼正在跳龙门,寓考状元,寓殿试高中。其左有童子、莲花、莲藕、大雁图形,童子手握一柄莲子,一柄通一品,寓莲生贵子。其右有人舞金钱连鲢鱼、并有鹿相对,寓步步高升、高官厚禄,“惟有读书高”。《中国吉祥符》中鱼跳龙门题解中载:“由鲤鱼、龙门组图。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相传有三百六十余条鲤鱼逆黄河而上,抵龙门之地时达三千六百余。其中唯有一最勇敢且具神灵的鲤鱼能跳升龙门,摇身化龙。中国古代科试㘯正门又称“龙门”,本符详寓意科举及第,功成名就。”
七是一甲高中浮雕。在过去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浮雕中有龙、鲤鱼图像,寓科举考试跳龙门。右上方为一螃蟹,蟹为有甲之介鱼类,一蟹为一甲,总寓为一甲高中为状元,大魁天下。
八是龙云浮雕。飞龙祥云,吉瑞之至。
九是天官赐福、指日高升浮雕。浮雕中为二天官,手捧“天官赐福”和“指日高升”八个大字,其中居浮雕中为皇帝,后撑龙凤扇。《辞海》中载:“三官,亦称三元。道教所奉之神,即天官、地官。水官。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危。东汉张角作三官书为人治病。”又有说“指日高升”起沿于东汉,光武帝武建二年清河太守赵高所书的“天官指日”图,其原意为天日昭昭,神鬼共鉴,但后人人为讨吉利,把它曲解为天官赐福,保佑高升意。往后,在历史上居官肯廉洁自警者不多,所以民间常见的“指日高升”的祝颂意越来越浓。豸山寺傍曾建三官祠,祀三官神,我县民间猜拳行令也有“全福寿,高升”句。
十是魁星点斗浮雕。浮雕中由魁星、斗、笔、鳌鱼组成,其右有一老妪携酒前来拜魁星,望子成龙。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二中载:“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魁星之说本奎星。旧时图绘魁星神像,则以鬼立于鳌头之上,而举足起斗,反顾以笔点之,谓为“魁星点斗, 独点鳌头”。并以此为应试而获中者之征:皆缘奎星屈曲之象。据《江华县志》,雍正十一年邑令郑鼎勋在南关外,旧学宫前东南隅天财山顶建奎星楼。嘉庆十八年移神供考棚仪门楼上,咸丰二年又在象山顶上建奎星阁,现已不存。
十一是麒麟献瑞浮雕。麒麟,仁兽也,此为二角,其四周分雕狮、凤和各种宝物,吉祥之至。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吉祥符》中的麒麟送子符中的麟麟也为二角,但以一角为多。汉许慎《说文》十就载有“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北麟也。”
十二是三狮戏球浮雕。狮,瑞兽也,异名狻猊。传说老虎是兽中之王,但老虎又怕狮子。江华有两座岩洞各为狮子岩。京华隐居何麒游江华岭西狮子岩即奇兽岩时曾有诗曰:“石如狻猊状,蹲伏呀可畏。虽无嚬呻威,尚使百兽避。”之句。佛教《传灯录》中载:“释迦佛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浮雕中的戏球三狮,二大一小,一文一武,少寓“少师”似助教,球为绣球。前面说过,江华民间自古以来,逢年过节喜庆日子要耍龙,此外还有耍狮的习俗,大小狮子作搔痒、舔毛、打滚、抖毛、跳跃、跌扑、登高、腾转、托球、踩球等动作,跳狮子舞,通称耍龙舞狮。据《汉书·礼乐志》中载,耍龙舞狮在汉代即以流行,一直到今。另外,狮通师。古代三师,古官,正一品,指太师、太傅、太保。三狮戏球,官运亨通。《新唐书·百官一·三师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各为一人,是为三师 ……皆正一品 。三师,天子所师法,未所总职,非其人则缺。”
十三是仁鹿献瑞浮雕。《新华词典》中载:“鹿,偶蹄类鹿科哺乳动物,种类很多,毛多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通常雄的有角。此浮雕鹿为梅花鹿。”只不过神话了而已。《辞海》中载:“梅花鹿,哺乳纲,鹿科。体长约1.5米,毛色夏季粟红色,有许多白斑,状似梅花,冬季呈烟褐色,白斑较不明显。颈部有鬣毛,雄性第二年起生角,再每年增加一叉,五岁后共分四叉为止。”古人有诗句赞曰:“矢音同翔凤,耀彩祥麟。”《搜神记》中则有虞荡射麈的神话故事一则:“冯乘虞荡,夜猎,见一大麈,射之。 迤便云:‘虞荡,汝射杀我耶!’明晨,得一麈而入,即时荡死。”又载:“本条目见于《太平御览》906,本事它书未见。”江华县古为冯乘,今207国道县城段称为冯乘路。同时,鹿与禄同音双关,中国神话传说中也为长寿的仙兽,中国古代为官食禄,也寓高位之意。
十四是连升三级、龙凤呈样浮雕。浮雕青石面中刻花瓶,花瓶里扦三支㦸。瓶通平,戟通级,其左为龙腾,其右为凤舞,吉庆之庆,寓平升三级,官运亨通。《中国吉祥符》平时升三级中载,由花瓶、㦸组图。瓶与平、㦸与级谐音双关寓意官运亨通,晋升迅速。
笔者后记:以上说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福瑞图案,有的属于封建文化的范畴,有精华也有糟粕,望善待之。本着保护和发掘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借古观今,服务于现在和将来。故著文简介,粗成文字,以供指点。
作者:韩开琪 (原载于《冯河之声》) 图:莫翠香
(一审:莫翠香 二审:陈冰 三审:郭辉)